资金安全护航发展 远洋集团深圳一项目认购额近40亿元

未来两个月,又是房企的一道坎。

6月到期美元债规模78.04亿美元,涉及28家房企,7月到期规模65.57亿美元,是房企今年偿债压力较大的两个月。

在融资尚未根本改观的情况下,房企的危机意识或许从未有如此强烈,都在从“规模为王”向“资金为王”迅速转变。

如果说出险房企正以通过债券展期、资产处置、引进投资人等多种方案,寻求缓解当前阶段性流动资金问题,以时间换空间求生存;那优质房企正在不断加固现金流护城墙谋安全。

行业整体避险情绪之下,各家企业都在寻找各自的长足点,想要以此加厚“安全防撞条”,轻资产运作、管理能力输出是颇受业内追捧的一条路径,如代建模式,以轻资产、高盈利、抗周期等优势成为众多房企的重要选项,旭辉去年设立代建平台“旭辉建管”,万科今年参与成立深圳安居建业,碧桂园也认为当下是代建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物业管理、商业地产和长租公寓等,也是房企轻资产转型的重点发力方向。继去年6月保障性租赁住房纳入公募REITS试点范围以来,已成为业务组合中囊括长租公寓类房企资产盘活、轻资产退出的新路径,如华润有巢、龙湖冠寓等。

虽然商业不动产尚未被纳入公募REITs扩容试点范围内,但如今也被远洋趟出了另外一条轻资产路径,对于追求“现金为王”、“落袋为安”的企业,具有很强的可复制特性。

远洋集团以底线思维做经营.jpg

底线思维:轻资产正当时

6月12日,远洋集团这家老牌房企刚迎来29岁生日。在外界的印象中,它素以“稳健”闻名,但在行业信用事件持续冲击之下,也在防患于未然。就在不久前,远洋在不丧失管理运营权的前提下,用锐中心项目置换了50个亿元现金。

让已持有的重资产变轻,同时保留项目运营管理权,正是远洋集团要走的轻资产路线。为何选择在行业下行阶段走轻资产路线?市场已处底部正在修复,后续再走效果是否会更好?这是来自外界的困惑。

首先需要明确,远洋集团是一家健康的“绿档”房企,是获得穆迪“Baa3”评级、惠誉“BBB-”信用评级,接连维持两个“投资级”评级的企业,在这轮行业调整期中,能持续维持“投资级”评级的房企极少。

其次,要正确认识远洋集团的轻资产路线,是一种将重资产变轻,通过输出管理和服务实现资金收益的模式,与资产处置有着本质不同,是实现投资回报的一种方式,行业中不乏这种案例。

从整个行业看,这虽是一条老路,但从与远洋集团类似的房企们观察,又是一条新路。在顺周期市场中,这些资产可为企业带来稳定现金流,但在“落袋为安”的逆周期市场中,降低重资产持有,既能回笼资金,又能通过运营管理输出继续获益,是一种双赢模式。

早在去年10月,远洋集团联合数家国际投资人成立14亿美元核心写字楼基金时,便有此筹谋。基金搭建完成后,远洋集团旗下远洋不动产及远洋服务分别担任项目开发管理人及项目资产管理人,远洋资本负责基金日常运营和管理。当时便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将助力远洋集团提升资产周转,锁定未来收益,同时还进一步增厚了手中的现金流,可谓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所在,要从战略思维处挖掘如此做的意义。远洋集团是一家深谙忧患之道的企业,很懂得“现金为王”、“落袋为安”的道理,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养成了底线思维的习惯。

这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是长时间沉淀而出的一种应对风险挑战的必备素质,是底线思维之下提前抵御风险的一种措施。

后续随着更多由重到轻、快速“瘦身”的动作,包括为颐堤港项目引入大股东中国人寿,出售锐中心项目予平安人寿等,远洋集团的轻资产化路线愈发明显。按照时间节点推算,去年10月行业风险尚未爆发,行业融资渠道尚属畅通。如今回顾,这种前瞻性思维很早便开始渗透。

带来的结果是,远洋集团已通过轻资产化战略回笼资金超百亿元。

据统计,远洋集团仅在北京便拥有10余个写字楼项目,涵盖自持、投资、代管及开发中项目,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譬如长安街沿线的远洋大厦,远洋国际中心等等,地段位置好,出租率高,变现能力强,不乏买家。

底线思维不仅使得远洋集团找准了那个点,也为行业摸索出一个做减法的重要方向。当然,这条路线更适合优质商业资产持有方。

B面增长:融资形成正反馈

从全行业视角来看,受制于销售疲软,暂缓拿地或减少拿地是房企们的共同选择。不仅是民企,央国企拿地也谨慎,以5月为例,50强房企中央国企拿地销售金额比、拿地销售面积比均为27%,同样处于土储净消耗状态。

远洋集团前5月销售降幅控制在30%以内.png

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主流央国企销售额平均降幅41%,民企平均降幅则达到60%,包括保利、华润和中海等头部央企也在下滑,远洋集团也不例外,这是整个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的现状。

如果以此为基础分析,远洋集团是少数几家销售降幅控制在30%以内的主流房企,绝大多数主流房企降幅均超过40%,在行业基本面下行背景下,这更像是一种B面增长。

高信用、稳健经营类房企在行业风险持续暴露中具备更强的融资优势,从筹资性现金流量净额来看,国央企表现出更强的融资能力,在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均保持资金正流入的状态,持续对销售形成一种正向反馈。

信心是相互的,就像一个内循环,这一点从远洋身上可以得到印证。在当下融资难、融资贵的大环境下,远洋集团融资通道一直保持畅通,1月成功发行2亿美元债,3月发行20亿元PPN,4月发行2亿美元绿色票据,提前完成上半年融资计划。与此同时,远洋集团早在4月份便提前偿还了一笔尚未到期的5亿美元债,未来两年内并无美元债到期。6月10日,远洋集团又提前完成“21前海致远ABN”、“致远2优”两笔ABS的偿还,总金额约8.75亿元,展示出其在现金流方面的自信,并无债务压顶之忧虑。

这种融资信息通过正向反馈,向更多维的市场辐射、传递,比如销售市场。今年前5月,远洋集团销售额近300亿元,排名提升超20个名次。6月,由远洋集团开发的深圳天和南苑项目,在17天的时间里完成1808套房源的销售,去化率100%。6月3日至6月19日,天和项目累计达成认购金额已超37亿元。

除了一线城市的主力楼盘之外,如天津远洋万和府、石家庄远洋晟庭、无锡公园里、西安天铂等项目在当地市场均有不俗表现。

有此结果,一方面源于2022年以来各地楼市政策松绑力度明显加大,刚性、改善需求获明确支持。出台边际放松政策的城市1月仅7个,至5月已经涉及到147个,包括放松限购、限贷、限售、限价、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购房补贴、税费减免等,楼市观望情绪得到缓解,购房信心正在重塑。

另一方面,房企资金压力可能造成的工程款兑付、懒工怠工问题提升购房烂尾担忧,信用风险蔓延下烂尾担忧、观望情绪仍在,市场并未消除对多数房企出险的担忧。相较而言,融资顺畅的央国企背景房企及高信用民企更受购房者及金融机构青睐。

从目前来看,能得到资本市场和置业市场的双重信任,这对于一家房企而言,如同掌控活水之源,上有资金支持,下有现金回款,游刃有余。而想要赢得这一切,企业自身的稳健与安全是关键所在。

以远洋为镜,根源还在于底线思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