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龙江路小学旁翰林学府|解读与文人墨客的二三事

新津自北周定名,相袭至今,已有1460多年历史,是成都平原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古有“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美誉。这样的新津,和过去独领风骚的文人墨客之间,还有着许许多多不曾为外人道也的二三故事。

◎新津水域,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想历史上的诗文,与新津有关的不多,而其中比较为大众熟知的,就要属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首诗的起源,是在唐高宗年间,王勃有一位姓杜的朋友,他即将去蜀地任职,而长安到蜀地距离着实很远,为朋友送行的王勃,想到下次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聚,感到非常不舍,于是这首五言律诗便脱口而出,而这首诗中就刚好出现了五津,诗中所说的五津之地其实就包括了现在的新津。再到1931年,新津就设立了五津镇,可能也是因为这句诗,所以名字至今沿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新津众多历史名人中,与新津最有故事的那个人,他就是杜甫。当年居住在成都的杜甫一直听到别人说起新津修觉山,峰峦秀出、景致纷呈,便决心一定要去新津看一看。后来他不但去了,还一共去了三次,写下了很多首表达心中欢喜,赞美新津修觉山以及当地风光的诗篇。

◎杜甫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761年初春,杜甫第二次下游新津时,被新津的美景迷花了眼,在新津的修觉寺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游修觉寺》。诗云:“野寺江天豁,山扉花竹幽。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新津的美好从此以后便刻在了杜甫心里,对于新津这个美好的地方,再也不能忘记了。

苏东坡的一生也是丰富多彩的,他走过二十多个城市,在这之中,与成都的缘分尤其深,而离成都不远的新津,也成为了在他的游记中不一样的回忆。

他游览新津胜地,在登上宝资山时,他看见了大佛岩的左侧有个蛤蟆石,是栩栩如生,这让他很是喜欢,于是在上面留下了珍贵的墨宝,“青山绿树”四字岩刻。还有宝资山下他题书的“波涌风头”碑,以及宝资山半山腰的观音岩上他手书的“洞天春色”四字,都成为了苏东坡到此一游的独特证明。他还在宝华寺待过一段时间,在宝华寺后有苏东坡洗砚池的遗迹。这些都是苏东坡在新津留下的痕迹。

◎苏轼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流传千古的文人事迹,流传于大街小巷世人皆知的佳作,都在向后人诉说新津历史积淀出来的沉稳与深厚的人文底蕴,让后代世人能了解新津过往,感受新津现在,期待新津未来。

◎新津古镇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河水共同哺育的新津,不但有历史赋予的顽强生命力,更有生生不息的向上成长之力。在世代新津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新津如今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基本实现城区全面优化,其发展优势正日益显现出来。

◎新津水城,图片来源于水城新津官微

新津的优质发展潜力已经不再被掩藏,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已经进入发展的腾飞阶段,城市发展如此,城市人居生活亦是如此。站在如此高的起点、拥有着如此深厚的基础,新津必将会拥有更加美好光明的未来,塑造更加优质的人居条件。

翰林学府南组团全新升级面世,带着对新津的美好愿景,为新津发展出一份力,和新津人民一起共同见证新津人居格局新发展。

创办于1939年的龙江路小学是成都市教育局批准的第一批名校之一,被誉为成都的“五朵金花”。由翰林学府品牌方——融创集团和东原集团代建的龙江路小学新津分校,距离成都融创翰林学府仅一墙之隔(直线距离约50米),新津教育资源将再上一个崭新台阶,新津人居生活将提升到新的高度。

◎龙江路小学新津分校(在建中)项目效果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