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辉集团的成长之路:坚持自己 稳步前行

在A股等待四年之后,金辉集团毅然转身冲向港股。据接近金辉人士透露,虽然还没有具体的上市时间表,但已处于上市前的准备阶段。

据克而瑞数据,2019年,金辉的全口径销售金额约888.6亿元,排在行业前40位;而在2017及2018年度,它的全口径销售金额分别为445.1亿元及746.8亿元,分别位列房企销售榜单42位及41位。

近三年来,金辉的排名一直稳定在TOP40左右,既没有蹿升,也没有掉队,稍显“平静”。在这个规模梯队中,金辉是少有的几个未上市的房企之一。虽然还没有得到资本市场的助力,但在等待A股IPO的四年时间里,它一直在坚持自己的发展模式。

规避业绩“曲线”

港股市场仍然是房企上市的聚集地。去年,德信中国、银城控股、中梁控股、新力控股等先后成功上市,海伦堡、奥山控股、万创国际、三巽控股、港龙地产、大唐地产等,也纷纷递交了招股书。

不少房企在上市前夕,都会有一番“突击”的操作;反映到报表中,它们的销售规模、债务水平、现金流情况、土地储备构成等,往往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大起大落”的曲线。

其中,不乏有几年之间,规模迅速跃升者;净负债率大幅涨落、业绩盈亏飘忽不定的公司,也较为常见。这会引起投资者对公司“可持续性”的担忧。

从近年的数据来看,金辉在规模扩张中,有意避开这样的“曲线”,而是走出了一条相对平滑的向上趋势线。数据显示,该公司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3.8亿元、160.9亿元、102.4亿元;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22.66亿元、22.7亿元、12.6亿元。

从近年各项指标的增长率来看,金辉集团是一家非典型“闽系房企”。2018年,才开启全国化扩张计划,喊出未定时间表的千亿目标。2019年,金辉集团执行总裁陈朝荣公开提出的公司规模目标,是“增长20%左右”非典型闽系房企的特质依然明显。

金辉相关人士对乐居财经表示,公司曾在过去几年不同场合提及过千亿目标,是基于公司发展阶段而设定的节点式目标,并未对该目标设定严格的时间表。但根据公司自身发展节奏,曾估算在2020年能达到这一结果。2019年,金辉以888.6亿的全口径金额逼近这一目标,“向1000亿迈进”。

全国扩储的战略逻辑

2004年左右,金辉走出福州,先后进入重庆、西安、南京、合肥、上海等市场,开启了全国布局之路。五年后,它将总部迁往北京,进一步迈开布局的步伐。

2011年以前,金辉为了获取更多土地储备,在三四线城市大量拿地,留下了利润较低、去化风险大等问题。而随着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以及拿地策略调整,目前金辉已经完成了资产换仓,形成了环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的布局格局,以省会城市为主。

据乐居财经统计,截至2019年上半年,金辉在建项目66个、拟建项目21个;其中,大部分位于天津、北京、石家庄、西安、杭州、合肥、重庆等一二线城市;也有一部分聚焦于都市圈,布局于长三角的句容、淮安、盐城等潜力城市。

2019年,在全行业进入周期低谷的大背景下,金辉逆周期而动,抓住土地市场低迷的窗口期,以较低代价进行了土地储备的有限扩充,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储粮”。

截至2019年上半年,金辉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2200万平方米。据悉,以目前的土地储备,已能够满足其3至4年的发展。

不过,在项目拓展的过程中,金辉一直保持着相对审慎的态度,严格把控成本。去年至今,金辉在招拍挂市场拿下的地块,溢价率基本都在35%以下;溢价率超过40%的地块,所占比例仅为一两成。而从土地价格来看,金辉也偏好选择20亿元以下的地块,不轻易拍地王。


2019年以来金辉公开市场部分拿地情况 编辑

6

与此同时,金辉对商业持有项目也同样谨慎。金辉目前开发的纯商业项目很少,主要有上海金港商业广场、西安金辉环球广场、北京望京金辉大厦等项目。有机构统计,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占总资产的比例长期处于10%至20%之间。

融资之路

作为一家非上市房企,金辉在筹资上,动用了多种渠道。除了使用银行授信、公司债券及资产证券化等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外,它还打通了境外美元债的融资方式。

去年10月,金辉成功发行了首笔境外美元债,发行规模2.5亿美元,期限为2年。惠誉评级认为,此次发行有利于金辉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并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优势,降低综合债务成本。

融资渠道的拓宽,让金辉得以维持现金流的稳定。

乐居财经查阅数据获悉,截至2019年6月30日,金辉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为141.8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需偿还借款为116.46亿元、一年内到期需偿还债券25.78亿元。而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34.8亿元,覆盖不了短期债务。

不过,金辉同期的项目去化率达到95%,资金的回笼能够得到保障。结合期内102.4亿的营收、888.6亿的全年销售额,以及不断流入的融资金额,正常情况下,它应对总额140亿左右的一年内到期负债,估计是没有问题的。

但目前的资金虽算不上拮据,却也逐渐无法满足金辉的发展。若能顺利在港股上市,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金辉的品牌影响力、业务规模,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


相关推荐